夏天騎行怎么穿?
夏季穿著短袖騎行服能讓人更加涼快,很多人都疏忽了對胳膊的保護。
人的體溫調節通過好多機制來實現,皮膚表面的汗液蒸發是其中一種,而皮膚表面的風速會加快汗液蒸發,所以在高速騎行時會覺得非常涼爽。體溫調節也與皮膚輻射有關,當外界溫度超過37攝氏度時,輻射散熱會顯著降低,還會從外界吸收熱量,使人感覺悶熱。
所以此時如果你帶上騎行護臂,不僅會緊實胳膊肌肉,還可以防曬,并且不會讓你感覺很熱。
水分補充
夏季騎行會有大量的水分流失,水分的補充就顯得非常重要。補充水分也有注意的地方:
1.喝適量的水,以感覺不到口渴為宜。
2.補充電解質,可以選擇喝含有鈉、葡萄糖的運動飲料
3.警惕功能性飲料與高糖高卡路里的飲料,可能會讓你加速脫水
4.攝入一點鹽
5.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容易造成疲勞,甚至中暑等情況
主食選擇
燒雞碌鵝水庫魚,下午還有豆腐花
這句話是騎行伙食的最好寫照。騎車出去,總會去大吃大喝慰勞自己,但是在夏季騎行出去時,餐飲是不能這樣吃的。如果午飯大魚大肉,會加重腸胃的負擔,消化時間長,下午的騎行狀態就會非常差。騎行前適宜清單易消化的食物,比如一碗面,主要是淀粉,很好消化,又補充了糖等能量。
路線時間選擇
夏季的騎行時間最好是在早上和下午,避開中午2點前后最毒辣的太陽。一般去程早上六七點出發,返程下午三四點或更晚出發,一天跑個一百多公里還是比較輕松的。
路線的選擇也要注意,需要關注路況、行人、紅綠燈等,可以選擇合適且路蔭多直曬少的路段。還要考慮目的地是否有可以乘涼、休息、吃飯、買補給的地方等。
身體突發癥狀
車友們總是喜歡在炎熱的騎行后一頭扎進空調房,或者冷水沖個頭,這樣最容易感冒,要盡量避免,或等身上不出汗再吹空調。身體素質不好的更需注意。
腸胃感冒也是夏季最常見的狀況,某次不干凈的進食會讓你拉肚子發燒,嚴重影響騎行,需多加注意。
抽筋
沒做好準備就騎行會很容易造成抽經,再加上夏天騎行雙腳容易充血腫脹,所以必須要有熱身活動,比如剛開始慢慢騎,讓雙腳雙腿適應了騎行節奏,再逐漸加快。如果出現抽筋,應在附近蔭涼處休息調整。
中暑
為了避免中暑,自己可以創造一些條件來解決,比如路線選擇樹蔭多的路段,戴帽檐稍大的騎行頭盔,如果頭部較熱,拿水澆上去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出現中暑,要及時停下來在陰涼處休息,多喝水,或者服用一些藥物。如果嚴重需要立即中斷騎行,及時就診。
自行車故障
高溫下最常見到的自行車故障就是爆胎了,炎熱的夏季太陽會將柏油路面烤至非常高的溫度,胎面不斷接觸高溫地面,不僅會讓胎壓增大,還會加速磨損,如果在高速行駛中出現爆胎,后果可能會很嚴重。
還有一種說法,高溫會導致V剎剎車皮、車圈的溫度升高,從而導致制動效果降低。
天氣
在選擇騎行日期時記得要看好天氣情況,哪怕晴空萬里,下午隨時來一場暴雨也很正常,所以做好最壞的打算。同時要注意一些地質災害,比如計劃去水庫或山間,中途遇到暴雨,就應選擇放棄;山溝懸崖等會隨著高溫而結構變得脆弱,也需謹慎選擇。
編輯: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