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確定目的,為什么要換車。每個車友換車肯定有一個目的是為了提高成績。但是,如果公路車的側重點選擇不當的話,尤其在你的新鮮感過后,你會發現其實效果不太明顯。這個時候,騎著2萬大元的車,成績卻提升的很小,而且樣子自己不喜歡。那就相當的蛋疼了。
公路車的側重點。這里的側重點也不能完全用價格來看。是要重視的程度。(這里包括對車輛性能的要求、預算、美觀程度等)。
排序為車架、輪組、輪胎、把組(把帶)、車座、套件、腳踏、座管。
套件里的非主流套件為 牙盤、夾器、鏈條,飛輪,后撥,中軸。換件不分前后。看燒包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3大套件里(不包括miche,microshift等非主流套件),閘皮相對來說只有sram的比較厚道,用的swissstop的。其他二家的閘皮很一般。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怎么選擇這些配件,以及給他們的預算。
座管的選擇。相對來說公路車的座管因為isp的車架頗多,所以排的靠后一些,但是不是說不重要。預算在鋁制200左右或者碳制800左右,如果上碳座管千萬不要選擇1-200山寨貨,否則不久的將來,一定會令你菊花隱隱作痛。具體后飄、天平還是要看車架的大小,以及車手的發力習慣。
腳踏的選擇。這里只說自鎖。騎公路不上自鎖,就像長著屁股不會拉屎,那么剩下的只有蛋疼一樣。常見的品牌包括shimano,浩瀚,look,time,speedplay等,預算在200到800不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使用習慣,其實鎖踏的品牌之間的差別還是挺大的。本人經過shimano,look,speedplay。最后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牌子,但是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套件的選擇。
就像把可樂里加上曼陀思一樣,總有一些有愛的車友,在他們2w愛車上放上1萬的套件,從而制造出開著奧拓一樣可以奔馳的效果,看到這讓人驚悚的配置,即使對于我這樣狗膽包天一向也會敬而遠之。
一般來說2萬左右的車常見且正常的套件為,shimano的ultegra,sram的rival、force,campagnolo的 10s centaur,athena,這里在4000到7000左右不等。各有各的好處。看大家的喜好了。套件手小的,又偏向競技的情況下,不建議使用cp的套件,握下把退飛輪的時候。會非常的難受。另外相對于不同的五通,也會決定你的套件選擇,或者你的牙盤采用第三方的。
選擇套件需要注意的是,飛輪齒數,牙盤齒數,曲柄長度,前撥建議掛耳,基本什么車架都能用。不推薦大飛輪長腿后撥,寧肯壓縮盤。個人對壓縮盤情有獨鐘。
車座的選擇。車座在對你的屁股和蛋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屁股的車座是一個漫長且要靠運氣的過程,而且如果車架尺寸,彎把長度導致的落差改變,同樣的車座,對你的屁股的感覺也不一樣。一定要跟著屁股的感覺走,找到合適的座墊一定要對他好一輩子。他就是你生命中的那個座墊。這里車座的預算300到1000不等。
把組的選擇。如果輪組車架預算比較高,又偏向于競技,那么建議選擇鋁把組。靠譜的幾大品牌中選擇即可。神碼3t啊,pro啊,deda啊,easton啊,ritchey啊,fsa啊等等等等排名不分前后。預算在500-800左右。如果對外觀以及舒適度要求比較高,一定要上碳彎把的話,建議碳彎把+鋁把立。預算在1600-2300不等。
把帶預算大概在30-150不等。
輪胎的選擇。整輛車,在行進的過程中,和地面唯一接觸的就是輪胎。所以這貨排名很靠前,雖然他是個易耗品,而且命運悲催的時候幾百元的輪胎瞬間就化成了犀利哥的一條diy褲腰帶。這都不要介意,誰讓我們是愛好者。
輪胎的好壞在騎行中感覺非常明顯。切地,瞬間提速是否遲鈍。所以一定要把預算多給輪胎點。建議外胎的預算在400-600之間。內胎看承受能力15-80都有。當然了想減重又想少花錢。超輕胎是個不錯的選擇,100塊錢100g。在這個級別的車里便宜了。不過不追求重量的話,建議上15-40塊錢的內胎,相當好用,而且永遠不會有不小心會中標的煩惱。
輪組的選擇。在同等材質的車架的情況下(比如都是碳架、都是鋁架),區別最明顯的就是輪組了。公路車的輪組。區分為慣性輪和爬坡輪還有綜合輪。就是傳說中的高框,低框,中框輪組。輪組我們給他3000-5000的預算。這個價位的輪組。可以自編可以成品。
在這個價位的輪組,盡量選擇一些免胎墊、或者真空輪組。這樣不但重量上可以有一些優勢,而且這種輪組的強度一般比較高,不會因為輪胎的胎壓過高而產生副作用。比較通俗的牌子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介紹具體型號了。樣子很重要。偏向于爬坡的可以選擇低框,偏向于平路的選擇高框,綜合性的是中框。不過鋁輪組高框的很少見到。在碳刀里常見到。這個價位的碳刀就不推薦了。如果想上碳刀建議把預算提高5000-8000。因為管胎,閘皮也都要把預算+進去。
車架的選擇。
車架是靈魂,車好看不好看,好騎不好騎,以后其他配件升級與否等等。都取決于車架。你換個套件換個輪組別人肯定不會和你說,矮油,換車啦。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車架排在第一位。
一般這個價位的車,一大部分車友會選擇碳架,當然也有選擇鋁架的。
從個人以及身邊車友的主觀感受來看,鋁制品和碳制品在競速上后者占優,鋼制品沒有親身體驗過,騎過的朋友都評價都很高,但是在這個2w的區間內如果選擇意大利鋼架的話,整車是個不上不下的價位,如果架子自己喜歡的話,其他的零件一定不會滿意,如果不介意產地是臺灣,那么臺產鋼架做出來的東西還是蠻精致的,價位也可以接受。鈦制品車架,鈦架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相對中庸,這里不多介紹了,鑒于唯一成規模的某國產品牌易容換臉從平易近人的芙蓉姐姐變成了外國芙蓉姐姐之后,價格也提高了若干,所以決定這個材質的掠過。車架的硬度取決于頭管,五通,后下叉,下管。舒適度取決于后上叉,頭管的高低。設計的比較好的車架在踩踏的時候形變小,但是在顛簸的路面也不會感覺到不舒適。
鑒于前叉的硬度基本和材質+重量成正比。死貴的叉子一般又輕又硬。自行車里比較特殊的又沉又貴的,最常見的就是同一系列的碳刀的開口胎和管胎了。其他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在同一品牌和系列里越輕越貴。
車架的預算大概會在6000-10000不等。具體看車手的取向。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務實的車手。建議不要為品牌買單。如果你是一個外觀黨,建議別看腰包,選自己喜歡的。如果你比較中庸無所謂又很糾結,這種車友是大多數,建議先把車架之外的配件選好然后看一下車架還有多少預算,然后再決定最終裝還是不裝。
編輯:FF
行文太亂,而且感覺是好幾年前的老文了。